文章簡要介紹了利用 PCI1761 控制器、RFID 讀寫器、監控設備等對漣鋼汽車衡司秤過程進行監控和遠程操作,并對被監視目標的計量數據、圖像傳輸到集中司秤房,通過程序自動分配給當班司秤員,使得一個司秤員能同時值守多臺汽車衡,實現了汽車衡遠程集中司秤,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同時有效防止司秤過程中由于不規范操作所引起的作弊現象。
1.引言
目前公司汽車衡主要用于分廠內物質流轉的計量及對外貿易計量。以前采用的是一秤一點的計量方式,每一車物料的重量都需要司秤員在現場司秤采集,現有汽車衡不僅點分散,而且條件差,不利于集中管理和監督,計量過程中也易產生人為誤差或失誤。同時,隨著漣鋼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汽車衡日益增多,計量任務日漸加重,在現有的計量模式下,勢必要不斷擴大司秤員隊伍以滿足企業規模擴大的需要。不斷增加司秤員將帶來人力成本大幅增加,計量管理工作難度不斷加大,然而計量效率難以得到大幅提升。顯然,漣鋼現有的計量管理模式難以滿足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的需要。為適應公司快速發展的新形勢,我們設備管理人員應充分發揮自身技術優勢,利用技術手段完善和優化現有計量管理相關業務流程,實現集中計量管控,解決物料計量的緊張局面,滿足公司物資流轉計量的需求。
2.系統組成
遠程集中司秤系統主要由汽車衡、RFID讀寫器、PCI1761 控制器、電子標簽、LED 顯示屏及配套集成附件( 如紅外探測器、攝像機、打印機等)等硬件構成。它可以通過遠程集中司秤中心的計算機對全公司所有汽車衡進行司秤工作。遠程集中司秤系統主要可分為以下功能系統。
2. 1車號自動識別系統
系統在每個磅房部署有 RFID 讀寫器、RFID天線、車輛檢測器和地感線圈等設備。地感受線圈檢測到車輛到達后,PCI1761 控制器獲取該事件并控制 RFID 讀寫器讀取車輛信息,并發給客戶端。系統以控制器為中心,連接讀寫器、轉換器、地感檢測器。控制器通過和幾種設備的交互來管理整個系統,并將信息反饋到 PC 端。
2. 2 視頻監控系統
汽車衡遠程集中司秤系統中,我們采用視頻卡實現監控抓拍方案,在地磅的前、后、上、下各安裝一臺監控攝像機。前后攝像機用來抓拍車牌號并存儲,與我們的稱重系統無縫鏈接,車號自動識別連入系統,盡量減少人為操作,并配置紅外定位設備來確定車輛是否完全上磅; 在汽車衡頂部安裝一部監控攝像機用來抓拍車輛中的物資情況。在汽車衡的底部安裝一部監控攝像機用來抓拍車輛底部檢驗是否作弊。
另外視頻卡采集到的所有視頻錄像,可以通過在每一臺磅配置一臺 8 路視頻分配器采集圖像信息通過設置傳回到遠程集中司秤房,對地磅的視頻進行集中錄像、存儲與管理,對秤房車輛過磅及過磅操作人員進行 24 小時不間斷監控錄像。
2. 3 紅外檢測系統
在磅秤兩邊的邊緣各安裝一對紅外車輛檢測裝置,紅外車輛檢測裝置所發出的紅外線與磅秤邊緣對齊。利用紅外線收發器對遮擋物檢測的原理,可以對過磅車輛進行橫向的掃描,以檢測車輛是否已經完全上磅。
2.4通行提示系統
紅綠交通信號燈為秤房的前端子系統,負責管理汽車衡的通行情況,前端設備主要包含紅綠交通信號燈、LED 顯示屏和車輛檢測器等設備。通過紅綠信號燈指揮車輛有序過秤。LED 顯示屏及時顯示采集到的車號、重量等信息。
2. 5 人機交互系統
安裝一臺智能司秤終端,觸摸顯示屏根據業務需要顯示相關提示信息,供司機選擇; 司機也能通過對講系統與遠程司秤員交流。并通過票據打印機為司機打印相關憑證。
2.6通信系統
包括工業以太網交換機等,實現與信息中心網絡連接,進行圖像、業務數據等信息的雙向傳輸。
3.系統工作流程
汽車衡上無車時,紅綠交通信號燈亮綠燈; 當汽車在駛入秤臺過程中,通過觸發地感線圈,一旦射頻卡進入讀寫器的有效范圍內,該車的有關信息就會通過讀寫器進入計算機,室外 LED 顯示屏顯示出該車的有關信息,同時交通信號燈亮紅燈示意后面車輛禁止上磅; 紅外線探測器和攝像機配合使用,監視車輛是否停靠在指定位置; 如果車輛正常停靠,電子汽車衡的稱重信號才能被計算機接收,并將稱量值傳送至公司計量數據庫,同時智能終端自動可打印出相應票據,LED 顯示屏及語音對講系統提示稱重完畢。最后,這些數據通過網絡傳送到信息自動化中心的計算機和服務器中,方便管理和監督。整個司秤過程,司秤員只需在遠程集中司秤房監督過磅及確認相關信息后遠程打印相關票據; 如圖 1。
系統特點
a.先進性。利用先進的、成熟可靠的信息控制通信技術,保證系統運行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b.高效性。原來的每輛汽車貨物都要人工錄入相關信息,現在則使用 RIFD 讀寫器直接讀車輛上的電子標簽,可瞬間將車輛相關信息輸入計算機。司機可以自助計量,以及通過司秤員遠程集中計量。計量時間大大縮短,計量和物流效率大大提高。
c.安全性。系統能夠自動識別車輛的信息,如: 車輛的自重,車主信息,所拉運的貨物種類等等,無需人工干預,有效防止了換牌、偷運、作弊以及車輛在上磅過程中的不規范操作等行為,避免了因此而所引起的計量失準現象。
d. 低成本。可從原來的每臺汽車衡計量點均需人員全天候二十四小時值班,到現在多個計量點的集中管理。改變了原來一對一的司秤模式,實現了多對一的計量模式( 既一個司秤員可以同時對多臺汽車衡進行業務員處理) ,原來每天每個司秤點至少需 4 人值班,按 12 臺汽車衡計算需 48 人,實行集中計量模式后,值班人員減少到 16 人,提高司秤效率 2 倍以上; 有效降低人力成本,大大提高了計量效率。
5.結語
該系統自 2010 年 6 月投用以來,系統運行穩定,操作簡單,計量數據準確,圖像傳輸清晰可靠,控制功能齊全。該系統的投運,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但在運行中也存在些不足之處,如長拖車過秤時由于車身比秤體更長,導致紅外對位裝置失去了作用,車輛讀卡率達不到設計要求并偶爾有誤讀現象,系統請檢單信息與實際請檢信息不一致等問題,就不得不又需要人為干預才能完成司秤工作,人為的主觀性會給司秤過程帶來新的誤差同時降低司秤效率,因此這些不足之處尚需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等多種手段,一一予以解決,不斷提高系統運行的可靠性,完善司秤管理制度,確保汽車衡遠程集中司秤系統高效穩定運行。